JG_T 281-2010 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

ID

2F5F1D0FA5C84DCB9ED468672E0C0CB6

文件大小(MB)

0.5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1.060,Q 70/79 JG,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281—2010,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building shading product energy resistant coefficient,2010-07-20 发布2011-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JG/T 281—2010,刖 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同济大学,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青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格伦雷文纺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名成智能遮阳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〇,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峥噪、刘传聚、田智华、曹毅然、闫增峰、任俊、赵群、岳鹏、孙大明、刘翼、,张震善、蔡家定、田慧峰、顾端青、李明海、顾英平、孙洪明、赵伟、殷文、刘雄、范远斌、胡白平,I,JG/T 281—2010,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除遮阳篷、遮阳板以外的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9565总辐射表,JG/T 255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3术语和定义,JG/T 25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建筑内遮阳制品 interior shading device,安装在建筑围护结构窗洞内侧,用于调节太阳辐射热或自然光透过量的制品,3.2,建筑外遮阳制品 exterior shading device,安装在建筑围护结构窗洞外侧,用于调节太阳辐射热或自然光透过量的制品,3.3,基准得热量 basic energy gain into cool room without shading product,在规定的测试エ况下,单位时间、单位测试窗洞面积,进入无遮阳产品的测试冷室的净热量,3.4,组合得热重 combined energy gain into cool room with shading product,在规定的测试エ况下,单位时间、单位测试窗洞面积,进入有遮阳产品的测试冷室的净热量,3.5,遮阳产品的隔热系数 energy resistant coefficient of shading product,遮阳产品的隔热性能,反映遮阳产品阻隔辐射得热和温差传热的熊カ,用遮阳产品和3 mm透明平,板玻璃的综合遮阳系数表示,3.6,综合遮阳系数 overall shading coefficient,在规定的测试エ况下,测试的遮阳产品和3 mm透明平板玻璃的组合得热量与基准得热量比值,3.7,遮 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在规定的测试エ况下,测试的遮阳产品综合遮阳系数和3 mm标准透明平板玻璃的遮阳系数的,比值,1,JG/T 281—2010,4试验方法,4.I 当进行产品质量检验、仲裁检验时,应采用本方法,其他检验可参见本标准附录Ao,4.2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主要由热室、冷室、防护室、光源和空气处理机组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5——3 mm标准透明平板玻璃;,6------地面J,7------防护室;,8——冷室,图1人工光源法试验装置示意图,1----- 热室;,2——空气处理机组;,3——光源;,4------外遮阳试件;,4.2. 1 冷室,a) 冷室测试窗洞开口尺寸不应小于1 500 mmXl 500 mm,安装3 mm标准透明平板玻璃〇冷室,内表面半球发射率应大于0. 85,应符合GB/T 8484的规定,b)空气温度应设定为(26±0.5)℃,波动波幅不应大于0.2 温度测点均匀布置两层,每层均,匀布置4个,c)冷室内气流平行测试窗洞,风速应小于0.5 m/s0,4.2.2 热室,a)空气温度应设定为(35.0±L0)℃,波动波幅不应大于0.5 °C。温度测点布置在热室距离外遮,阳试件表面0.1 m平面内,在测试洞口对应面垂直中心线上均匀布置3点,b)热室内气流到达试件表面的平均风速应设定为(3. 0 + 0. 2)m/so,4.2.3 防护室,防护室有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空气温度应设定为(26±L 0)℃ ,温度波动波幅不应大于0. 5 ℃ ,用,于维持冷室环境稳定。温度测点布置在温度控制系统的回风口几何中心处,4.2.4 光源,采用长弧敷灯,放置于热室内,平行光束与试件表面法线的夹角不应超过10°,无遮阳时到达热室,侧3 mm标准透明平板玻璃表面的辐射照度不应低于800 W/m2,均匀度不应低于90% ,均匀度的标定,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辐照面积不应小于试件面积,4.3 试件安装,4.3. 1建筑内遮阳试件应安装于3 mm标准透明平板玻璃冷室侧,4.3.2 建筑外遮阳试件、……

……